• 2016/10/02
  • 台灣第一座海水浴場在哪裡?日治時期游泳文化,一段消失的歷史啊
  • 日治時期多數中等學校校園有游泳池,體育課把學生逼下水(或踢下水)是很多當時中學生的回憶。現在台灣從北到南,各地第一、第二中學或女中,大都是源自日治時期原校原地的普通中學,許多學校早期都還有日治時期以來的露天游泳池。
    部分戰後日治時期老牌女子高等學校的學生,體育課一樣有大約八週的遊泳課,高中三年必需游過泳池長邊的距離,才能畢業的不成文校規。無論游得如何,在熾熱南國豔陽的露天泳池泡過一圈,立刻由白貓變黑貓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游泳課

    一九二九年,全日本高校自由式紀錄是台北高校學生所創下的,當時這幾位台北高校學生,被台灣泳壇批評只重視日本國內的比賽成績,有看不起台灣泳壇之嫌。

     

    從現存的舊照片來看,當時的泳裝,男子也有著全身式的,類似女子泳裝,也有僅著下身。過去清領時期傳統文化對女子身體有諸多限制,除了纏足之外,大戶人家子女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,是傳統婦德。雖然從史書看來,台灣因處邊陲的移墾社會幸未深寖儒家思想,未婚女子以探親、到寺廟燒香之名,撐著傘結伴出門趴趴走,不避行人,比起中國各省已經開放許多,但袒露身體這種活動還是大突破。

    學校泳池邊準備下水游泳的中學生(圖/蔚藍文化提供)
    學校泳池邊準備下水游泳的中學生(圖/蔚藍文化提供)

    到日本時期,略有經濟條件的人家,大都讓子女受教育。

    這些中產之家的女性,無論是就讀小學或中等學校的高等女學校,同樣也上體育及其中的游泳課程。這些中產、資產階層家庭的台灣女性,十九世紀末可能還是纏足,足不出戶的名門閨秀,到一九二○年代以後,已經大方展現身體,其中價值觀與制度的轉變不可謂不大呀!

    海水浴場的出現

     

    台灣最早的海水浴場,依目前資料來看,應是設立於一九○二年七月夏天的基隆ク—ルベイ濱(孤拔海濱,一八八五年,法國遠征艦隊總司令登陸之地,即今基隆港東側大沙灣),由附近旅館發起興設。

    當時設立旨趣申明,海水浴對健康有特效,不僅是醫師特別倡導,一般人也很認同。基隆白沙灣海底是一片沙地,潮水清澈如鏡。浴場有很多設施,除了有男女分開的浴場之外,還設置有酒保及提供茶點。一九○三年,增設兩艘觀光船,可以租船出遊。另有專為台北旅客宿泊的特約旅館,為了安全起見,裡頭設有修憩室及女性休息所。

    海水浴場的入場費用有期票制,以八月到十月為一個期間,特別浴室三元,普通浴室一元,都有供應茶水。若是單日入場,普通浴室則收十錢。此後淡水、新竹南寮、通宵、大甲、安平、赤崁(喜樹庄)、打狗(旗後西仔灣)等地也都陸續設立海水浴場。以台南為例,喜樹與安平是台南最有名的兩處海水浴場,安平海水

    浴場設於一九○九年,喜樹較晚,成立於一九二三年,位在今台南市新豐區永寧里,搭公車可以直達,不像安平在當時還需經運河乘船。王育德回憶就讀台南一中時光,和台人好友一起前往喜樹,遇見低一年級的日本學弟們未依慣例向高年級行禮,引發台南一中的台、日學生報復制裁的衝突。

    鐵道部的鐵路或是各地巴士等交通設施,往往在海水浴場海放期間(七至十月),對海水浴場區域避暑熱的旅客給予運費折扣。

    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

    海水浴場的概念來自西方,很多西方國家卻不一定能有台灣這樣便利近海的優勢。接受西式教育之後,尤其是日治時期各地廣設海水浴場,學校活動中帶領學生前往海水浴場,因此台灣人學子也自行前往海水浴場遊玩。雖然台灣傳統文化畏水,但是台灣四面環海,又多河川,日常生活中海、河、大圳等,是兒童很自然的玩耍嬉戲之處,近代教育給予這些活動正面價值,賦予新意義。海域不光只有捕抓海產的經濟活動,也成為近代休閒活動的一環,並創造另一種經濟活動——觀光遊憩產業發展。

    這些以海域為地的遊憩活動,戰後在黨國體制統治時期,人民與海洋的連結被許多法令切斷阻絕,過去這些海水浴場大多荒廢,有的反而成為危險海域,甚是可惜。

    1902 年大沙灣開幕的海水浴場,當時報章所繪的風光(圖/蔚藍文化提供)
    1902 年大沙灣開幕的海水浴場,當時報章所繪的風光(圖/蔚藍文化提供)
  • 葳寶有限公司 WAYSPORTS Co., Ltd.
  • 02-29361260
  • (服務時間:一~五10:00-17:00)
  • service@waterfun.com.tw